來源:南京市人民政府 時間:2023-01-17 15:48:54 作者: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發展人工智能的工作部署,圍繞南京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加快南京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促進人工智能深度賦能實體經濟,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南京市人民政府近日出臺《南京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提出,以南京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資源為依托,構筑開放多元、安全持久的產業生態,探索形成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南京模式”。到2025年,南京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為全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構建新范式。
具體內容如下
南京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發展人工智能的工作部署,圍繞南京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加快南京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促進人工智能深度賦能實體經濟,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南京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資源為依托,以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為路徑,以拓展人工智能場景應用為先導,以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構筑開放多元、安全持久的產業生態,在打造人工智能發展高地、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先導區“創新體系建設先鋒隊”“創新產品推廣試驗田”“創新產業賦能主力軍”作用,探索形成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南京模式”。
二、建設目標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南京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創新政策持續落地,產業規模穩步擴增,示范應用加速推廣,產業生態逐步完善,開放合作不斷深化,“五個高地”建設行動成效凸顯,為全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構建新范式。
1.打造產業集聚發展高地。高標準打造5個人工智能產業園區,爭創1—2個省級以上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培育100家人工智能重點企業,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達到30家,全市人工智能核心產業收入超過500億元。
2.打造政策探索策源高地。探索包容審慎、先行先試、創新前沿的人工智能新政策體系,建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掛帥競賽制度,完善人工智能創新產品應用推廣體系,發展可信人工智能生態,形成有利于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的政策環境。
3.打造技術創新引領高地。在寧高校人工智能學院和學科建設邁上新臺階,引進培養一批高層次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才,實現10個以上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打造20個省級以上技術創新和產業公共服務平臺。
4.打造場景應用示范高地。圍繞電力、石化、鋼鐵、汽車、建材、服裝6大行業和制造、能源、文旅、消費、教育、衛生6大領域,打造100個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桿型示范應用場景,形成一批優秀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
5.打造產業開放合作高地。推動國際國內、長三角一體化和南京都市圈開放合作,高水平舉辦全國一流的人工智能品牌活動,打造1—2個人工智能國際合作交流平臺,共建10個以上人工智能國際合作項目。
(二)階段目標
2022年,印發《南京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實施方案》,正式啟動先導區建設,成立南京市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聯盟,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重點行業領域應用場景摸排一批人工智能重點支撐項目。
2023年,組織實施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推動南京智算中心擴容升級,推動中國(南京)智谷、麒麟科創園、軟件谷等重點園區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領軍企業,舉辦全國性的人工智能峰會和競賽活動,圍繞電力、石化、鋼鐵、汽車、建材、服裝6大行業和制造、能源、文旅、消費、教育、衛生6大領域,打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標桿型示范應用場景。
2024年,探索開展人工智能領域監管政策、倫理道德、保障保險的研究,引進培養一批領軍人才、高層次戰略科學家和企業家,創建省級以上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發布一批人工智能優秀產品和解決方案,建設人工智能國際合作交流平臺,推動一批國際技術創新和產業化項目落地,形成國家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南京典范。
三、重點任務
(一)體制機制改革行動
1.探索制定人工智能試驗性政策。探索開展人工智能領域監管政策、倫理道德、保障保險的研究,參與國家人工智能領域有關資質、數據、安全等新規則體系制定,對部分場景人工智能技術試驗性應用原則上允許先行先試,營造有利于人工智能創新創業的良好發展環境。對人工智能領域領軍企業實行“一企一試”政策,精準服務企業試驗性需求,激發企業內生發展動力。探索制定人工智能技術競賽管理辦法,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加速各行業應用創新及成果轉化。實施人工智能知識產權加速孵化計劃,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專利布局,形成一批具有國內外領先水平的自主知識產權成果。(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司法局、市大數據局)
2.完善人工智能創新產品推廣機制。依托南京市創新產品推廣辦公室,開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發布和創新產品推廣工作,為人工智能企業的創新技術產品提供從“0”到“1”的市場機遇。組織開展人工智能創新產品供需對接、路演推介、競賽等活動,組織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幫助人工智能創新產品擴大社會影響力,加快人工智能創新產品產業化。開展人工智能重大創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提高產品成熟度和可靠性。遴選一批人工智能優秀創新產品,重點進行示范推廣。(責任單位:市工信局)
3.建立人工智能“揭榜掛帥”評選體系。依托重點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應用場景、服務平臺、數據資源等方面支持,鼓勵開展訓練驗證和功能性能比拼。探索規范有序的場景分類促進機制,建立涉及場景征集、審核、發布、對接等全流程管理工作流程,分期分批推出南京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場景示范項目“揭榜掛帥”清單,分行業應用領域部署不同場景賽道,鼓勵國內外有關領域企事業單位共同參與。(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二)創新體系建設行動
4.建設一批創新平臺載體。依托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在寧高校和行業龍頭企業,支持建設一批人工智能企業技術中心、公共技術平臺等創新載體。支持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主體搭建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和對接交流平臺,加深橫向縱向產業鏈交流合作。深化基于新產品研發、標準研制、試驗驗證、應用推廣的產業鏈創新合作,支持建設人工智能對接交流平臺、知識產權服務平臺、技術測評平臺等公共服務平臺。聯合國家級機構設立南京人工智能應用促進中心與應用創新基地,探索與人工智能領域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共建地方場景化試驗驗證環境,支持企業在公共服務平臺上使用人工智能專業服務。(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江北新區、建鄴區、棲霞區、麒麟科創園)
5.培育一批智能場景和人工智能精準賦能標桿。發揮在寧高校創新資源和產業基礎優勢,推進國內外有關領域“鏈主”企業、獨角獸企業、創新型企業共同參與場景建設。圍繞制造、能源、文旅、消費、教育、衛生6大領域,深挖場景資源潛力,打造一批優質標桿智能場景。制造領域優先探索工業大腦、機器人協助制造、機器視覺工業檢測、設備互聯管理等智能場景。能源領域積極探索智能電廠、智能電網、綜合能源等智能場景。文旅領域積極探索數字藝術館、數實融合、沉浸式體驗等智能場景。消費領域積極探索無人貨柜零售、無人超市、智慧導購等智能場景。教育領域積極探索智慧課堂、仿真實訓、智慧教研室、智慧校園等智能場景。衛生領域積極探索醫療影像智能輔助診斷、臨床診療輔助決策支持、智慧醫院、智能公共衛生服務等智能場景。以典型智能場景帶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培育形成一批拳頭產品和特色創新型方案供應商。(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文旅局、市商務局、市教育局、市衛健委)
(三)技術產品攻關行動
6.加快基礎理論研究。支持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在寧高校人工智能學院和有關學科建設,開展類腦計算、群體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可解釋學習認知、量子智能計算等前沿基礎理論研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為人工智能有關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提供強有力支撐。(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
7.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類腦計算芯片與系統、智能自主無人系統、自主機器學習、混合現實與人機交互、人工智能科學計算、超大規模算法模型等領域,持續推動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在寧高校、科研機構和重點企業研發面向云端訓練和終端執行的人工智能開發框架、算法庫、工具集等,鼓勵開發面向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關鍵基礎軟件,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礎。(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
8.加速人工智能賦能未來產業領域創新。重點聚焦第三代半導體、基因與細胞、元宇宙、未來網絡與先進通信、儲能與氫能等賽道,支持設立人工智能賦能未來產業創新重大專項,構建企業出題、政府立題、全球創新資源協同破題的常態化攻關模式,協同推動未來產業發展。(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發改委)
(四)產業集群壯大行動
9.優化產業集群布局。支持中國(南京)智谷重點發展智慧城市、人工智能芯片和智能軟件產業,麒麟科創園重點發展智算產業,軟件谷重點發展人工智能基礎軟件,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核心區。支持江北新區圍繞鋼鐵、石化、汽車等行業應用,建設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范區。支持生態科技島圍繞智慧城市、無人駕駛等領域,建設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范島。圍繞芯片、智能軟件、開源生態、能源、無人設備、自動駕駛、集成電路等產業領域,制定產業集群培育方案,組織開展產業集群競賽活動。(責任單位:市工信局,江北新區、建鄴區、棲霞區、雨花臺區、江寧區)
10.培育人工智能企業梯隊。建立人工智能重點企業資源池,強化一對一精準服務,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全國百強企業。加大人工智能中小企業培育力度,遴選一批高成長性企業進入“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加強對擬上市企業的培育,持續優化創新型企業梯隊培育方法。(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11.推進人工智能精準賦能中小企業。制定專項扶持政策,支持大型企業將優質中小企業納入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鼓勵骨干龍頭企業開展“人工智能賦能中小企業數字計劃”,支持中小企業參與“人工智能精準賦能中小企業對接活動”。聚焦人工智能賦能行業需求和落地場景組織專題培訓,做好企業人工智能技術、產品與服務宣貫及推廣,幫扶入選《人工智能精準賦能中小企業對接活動重點對接案例集》。支持大中小企業合作開展人工智能創新創業大賽、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任務“揭榜掛帥”等,增強中小微企業創新內生動能。(責任單位:市工信局)
(五)支撐體系夯實行動
12.加大人才引培力度。深入實施“紫金山英才計劃”,將人工智能領域人才納入范圍,大力引進具有發展潛力的人工智能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支持人工智能領域重點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推進建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促進青年科技人才成長。通過舉辦人才雙選會、設立人工智能產業人才培訓專項基金等方式,加強人工智能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運行運營等方面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優化人才服務環境,暢通“12345”尚賢人才服務熱線,推廣紫金山英才卡、英才碼。(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工信局)
13.建立健全公共服務體系。依托人工智能科研機構與重點企業,構建人工智能試驗評測環境,搭建人工智能芯片仿真和測試、高性能計算、自動駕駛仿真評測、安全保障等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交易代理、企業投融資輔導等公共服務平臺。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和人工智能企業與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合作,利用南京豐富的人才資源和社會治理、智慧城市、產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等應用場景,積極開展科研大模型研究和創新應用開發,推動重點產業鏈智能化升級、加速發展。支持人工智能重點示范平臺建設,為科研與應用創新、產品研發和人才培養提供便捷普惠綠色、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務。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合作搭建境外市場拓展服務供需平臺,全面賦能企業跨境出海推廣。(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工信局、市發改委、市商務局)
14.強化標準引領。建立重大科技項目與標準化工作聯動機制,將標準作為重要產出指標納入科技計劃實施體系,加強人工智能關鍵技術領域標準研究,爭抓牽頭制定重要技術標準的先機。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和其他組織牽頭制修訂人工智能領域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發揮產業聯盟、學會協會等社會組織作用,探索制定和應用知識產權與技術標準相融合的高質量、原創性團體標準。研究制定人工智能產業統計分類標準,開展人工智能產業統計調查和監測分析,為評估行業發展態勢、制定政策措施等提供支撐。鼓勵企業轉化、吸收、應用國際國內先進標準,積極參與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提高企業標準技術水平和企業標準化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科技局、市統計局、市工信局)
15.持續優化生態組織建設。鼓勵人工智能重點企業、高校院所共建人工智能創新聯合體,成立南京市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聯盟,構建人工智能創新網絡,促進技術創新和示范應用的協作機制。研究制定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型組織機構建設方案及管理辦法,進一步優化組織機構運行機制。指導行業組織和第三方服務促進機構,合力共建創新型產業生態體系和科技金融服務體系。(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金融監管局)
(六)基礎設施升級行動
16.傳統基礎設施改造升級。聚焦電力、石化、鋼鐵、汽車、服裝、建材6大傳統產業,全面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依托電力龍頭企業,搭建電力系統的統一基礎平臺和全流程智能電網。鼓勵石化龍頭企業建設石化產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智能感知與集成平臺。支持鋼鐵龍頭企業搭建煉鋼過程能耗監測控制平臺和廢舊鋼材智能判級系統。推動服裝行業提升研發體系和生產流程智能化水平。推進建材行業智能硬件研發,培育建材重點環節典型應用。開展高級別自動駕駛道路設施數字化改造和測試場建設,推進新一代車用無線通信網絡(5G-V2X)在部分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重點路段應用。圍繞江寧區、秦淮區、生態科技島等板塊,建設一系列智能網聯車路協同示范項目,積極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交通局、市發改委、市公安局)
17.加快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和光纖寬帶雙千兆網絡協同建設,持續優化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體系。依托南京麒麟智算中心和南京江北智算中心,打造集公共算力服務、應用創新孵化、產業聚合發展、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的人工智能綜合平臺。加快國家(南京)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建設,促進網絡資源開放共享,在國內率先示范多云交換、工業互聯網交換等新型流量交換模式。加強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的集約化建設,持續降低人工智能算力使用門檻,消除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算力瓶頸。(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南京通管辦、市發改委,江北新區、建鄴區、江寧區、江寧開發區)
18.建設高質量行業數據開放平臺。依托集約化建設的自主可控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共性技術平臺和仿真訓練平臺,在科研大模型研究、創新應用開發、仿真測試的過程中為人工智能企業提供算力、算法、算據資源。探索制定數據交易和數據治理規則,引導有關龍頭企業建設線上數據集交易平臺,實現數據安全匯聚,逐步形成高質量的行業公共開放數據集。通過算法開源和數據開放,打造創新型開發者社區,匯聚海量算法、模型、產品、應用與服務。(責任單位:市大數據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大數據集團)
(七)治理規則探索行動
19.探索人工智能產業治理路徑。分階段探索產業治理路徑,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數據安全、數據跨境流動、數據共享交換等工作,明確人工智能研發、設計、制造、運營和服務等各環節主體的權利義務。依托在寧高校、企業、產業聯盟等機構,加強人工智能實踐。組織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隱私保護、知識產權、大數據等領域的專家,參與國家治理路徑研究,探索創新分級治理機制。(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大數據局、市委網信辦、市公安局、市商務局)
20.探索建立包容審慎的監管機制。采取分級監管模式,針對涉及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等高風險行業領域,加強事前風險防范;對于涉及個人日常消費及服務等風險相對較低的領域,采取基于結果的規制思路,側重事中事后監管。探索新技術、新產品分階段分類管理模式,對萌芽階段的人工智能新技術、新產品采取“試點容錯”。(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
(八)開放合作提升行動
21.打造高層次國內合作平臺。落實長三角一體化戰略部署,加強與上海(浦東新區)、杭州等先導區優勢互補,引導形成更大規模產業集聚和協同發展。組織先導區建設經驗交流座談會,舉辦跨區域人工智能主題會議、展示交易論壇、技術競賽等活動,積極推進跨區域交流合作。支持搭建全國性人工智能行業公共服務平臺和對接交流平臺,鼓勵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應用創新和成果轉化。(責任單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投促局)
22.打造高端化國際開放平臺。積極參與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交流對話,推動制定全球人工智能倫理規則,持續提升算法規則、數據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治理能力。積極參與國際合作項目,舉辦國際會議、國際論壇等活動,依托各類論壇、會議打造國際化交流合作平臺,吸引外商投資企業、國際專業人才入駐,促進全球創新合作。(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投促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在市產業鏈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工作專班,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協調先導區建設重難點問題。建立省市聯動、部門協同的工作機制,細化工作任務,定期溝通協調,形成省市一體化協同推進南京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的合力。落實工信部重點工作,定期報送先導區發展信息、提供發展經驗案例。建立市區聯動推進機制,支持各區因地制宜,出臺配套支持政策。
(二)強化要素保障。深化場景開放,建立創新算法與應用場景的對接共建機制。加強人才引培,落實國家、省市重點人才政策,創新人才引進計劃和創業服務機制,完善多學科跨界融合、多主體參與合作的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落實財稅優惠和補貼政策,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整合現有基金向人工智能領域傾斜,引導國有資本、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建立市區聯動配比、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共同支持的投入機制。
(三)強化考核評估。建立監測評估體系,對先導區各項任務進行細化分解,明確工作責任部門和完成時限,建立目標績效考核工作體系。建立定期匯報和動態調整機制,健全項目推進督導機制,確保實施方案各項任務不斷優化、扎實落地。
(四)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輿論媒體資源,宣傳南京人工智能先導區建設新進展和新成果,加大對典型特色亮點工作的宣傳推廣力度。完善優秀企業、示范項目、應用標桿的宣傳激勵機制,凝聚全市支持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合力。
責任編輯:藺弦弦